前不久,我利用周末去看了电影《爱情神话》与传统追求高大上的城市叙事相比,电影里的上海更多呈现现代大众生活的一面社区油画课,里弄咖啡馆,街头买手店对城市开放空间小尺度,精细化的重塑与诠释,共同构成了一种视觉,嗅觉,触觉上的复合体验,还原了申城的独特味道与气质
《爱情神话》虽然只是电影,但片里片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城市的魅力,城市形象的进化,不能只靠金钱和物质累积,还要有满足日常美好生活体验的一缕缕烟火气。
前段时间,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台湾朋友来上海出差聊天时,他兴奋地跟我说,自己借了一辆共享单车,沿着衡复风貌区骑了一下午,那里的街巷里弄太有生活气息了,很有现代感和‘国际范’
无独有偶,之前和一群在沪工作,定居的海归青年聊天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朋友说,周末沿着黄浦江从浦东陆家嘴一直骑行到奉贤南桥,途中看见很多人也骑着车甚至带着小孩一路的景象,令他想起伦敦的泰晤士河
开放是上海城市品格的重要特征上海人喜欢用洋气指称城市的开放性洋气,最初是形容一个人的做派或某种事物的风格样式比较时髦,时尚《虫鸣漫录》中说:凡物稍饰观,人少轩昂,皆曰洋气当人们用洋气来形容一座城市的时候,除了直观的城市外貌,或许更多的还在描述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对来沪归国留学青年等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68%的海归表示是因为上海国际化/与世界接轨,才决定前来工作生活。。
如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对上海的第一印象79.5%的人认为在上海更多体验到的是当代性/未来性,82.9%的人认为上海是一个有规划和计划的城市,84.6%的人认为上海是一座具有运行效率的城市
可见,上海的城市魅力,已非传统的灯红酒绿,恢宏的外滩建筑群,高耸的摩天大楼,取而代之的是对城市文脉的感触,对法治环境的感知,对人居环境的感受综合起来,正是新时代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源泉
城市软实力与城市的空间生产密切相关正如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所说的,空间生产并非只是字面意义上空间内部的物质生产,而是空间本身价值和意义的生产过程城市空间是母体,城市软实力就是空间生产过程中那只无形的手通过活动与实践,通过感知与想象,建构观念,价值并重塑认同,进而再生产社会秩序
从长远角度来看,提升城市的软实力,更多需要能够唤起人们对价值性符号,记忆性符号,还有规范性符号的共鸣。“在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背景下,发展智慧旅游需要跨越数字文化存在的事业与产业,城市与乡村,年轻人与其他人群等三道鸿沟。”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孙若风认为,要缩小乃至填平三道鸿沟,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标准制定,避免无序发展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在17世纪欧洲宗教战争期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宗教异端人士的重要避难所这一宽容,自由,多元的历史底蕴,使其获得了自由之城的称号并延续至今
美国纽约由于移民的播迁,不同族群相互影响,文化习惯交融同化,形成了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大熔炉的说法虽然现在已较少使用,但其背后包含的规范性价值,逐渐内化为美式大都会的内在精神
城市软实力并非只是擦亮城市品牌的配角,而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关键变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空间既是战略性的,也是政治性的
一名归国留学青年告诉我,他来上海最大的体会就是不需要整天想着找关系,而是自己投简历面试就可以了这是上海特别有魅力的地方尊重规范,遵守规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吸引力,于无声处水滴石穿
一名生活在上海的网络博主感言:上海是三千世界,上海是魔幻拼配,上海涌有你想要的一切生活方式在这名博主的笔下,上海还是一杯不加糖的冰霜黛琦莉,是阳光,咖啡,草地上野餐的红男绿女与狗狗猫猫它们成为服务于城市软实力的记忆性符号,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诠释力的生动体现也正是这些蕴含于城市日常中的符号,让更多市民,游客,商业界人士得以从视觉,听觉,味觉上意识到何为上海
不过,即便有了对文化的诠释能力恐怕还不够面对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不仅需要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更需要让优秀人才从候鸟变成留鸟,这就必须借助同形化的力量只有当大家为了维护共同的观念和目标而自发行动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提升对城市的认同感,继而与之融合
由此,城市软实力的另一层要义,就是人对城市精神品格和都市文化气质的共识从主政者的角度来说,不能仅仅把人才视为某种形式的资本,而更应该把人才还原为个体,从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出发制定政策措施
归根结底,上海的魅力在于城市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但人的行为是可以预期的,有分寸,有质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做的有更多,对外讲的也应该有更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