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贝贝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召开视频会议,推进常备贷便利化运营模式改革,落实3000亿元小额贷款再融资政策会议要求,要积极稳妥推进常备贷款便利化运营模式改革,优化运营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按规定及时满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理的流动性需求,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
根据消息显示,常备贷款设施的运营由金融机构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提出申请,央行全额按需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数据显示,8月份,央行对金融机构开展SLF操作共计6000万元,全部为隔夜操作其中,隔夜,7天和1个月SLF利率分别为3.05%,3.2%和3.55%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改革主要体现在方式上,旨在提高运营效率,帮助缓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压力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表示,SLF利率是货币市场利率走廊的上限,其运行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有助于维持利率走廊的稳定运行,更好地平抑市场预期,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
及时有效的满足。
银行合理的流动性需求。
2013年,央行创建了SLF,为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提供大量短期流动性支持,期限为1至3个月自2014年1月20日起,央行启动分行SLF操作试点,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自2015年2月11日起,央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分行常备贷款业务,其经营对象包括四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可以看出,SLF自成立以来,经历了长期的改革,经营对象逐渐扩大,基本涵盖了吸收存款金融机构今年5月,央行发布《关于完善常备借贷便利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号文件,加强常备贷款设施管理通过制度改革,中小金融机构可以以券的形式借用SLF,提高了SLF的运营效率
最近几天,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再次提出推进SLF运营模式改革,他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推进SLF运营模式改革,有序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有利于提高运营效率,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增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稳定性,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最近几年来,利率走廊框架不断完善,SLF操作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逐渐凸显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表示,央行加快推进SLF操作模式改革,能够及时满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理的流动性需求,维护利率走廊稳定运行,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
推广本地法人银行。
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
日前,央行新增3000亿元小额再融资额度,将在今年剩余4个月以优惠利率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支持其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本次视频会议对落实3000亿元小额贷款政策作出安排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新增3000亿元小额再融资额度的积极作用,尽快部署,严格审核,精准投放,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思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服务中小企业
同时,受疫情影响,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更加严峻的经营压力,补充资本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大董希淼表示,由于公司治理能力相对较弱,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中小银行应注意防范流动性风险推进SLF经营模式改革,有助于中小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此外,梁思建议,地方法人银行应在明确业务定位的基础上,探索一套业务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包括在利润可持续性,资产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业务架构此外,地方法人银行应在所有业务环节积极创新,例如,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企业信息的便捷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效率,在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的同时,确保经营稳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