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手机版
8月2日,随着屋面浇筑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医院项目——雄安宣武医院主体结构封顶。
这是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三校一院”交钥匙工程中体量最大的工程,也是雄安新区第一座大型三级甲等医院。通过各参建单位系统、科学、精准谋划实施,2023年,一所环境宜人、服务贴心、诊疗模式创新、就医流程便捷的智慧型现代化医院将在雄安新区建成投用。
有力促进京津冀医疗健康保障均衡发展
“真没想到,我们家门口就要有北京的三甲医院了,以后我们也能享有高水平的医疗资源了。”雄安新区容城县大河镇的居民何晓亮看着雄安宣武医院一天天“长高”。作为当地居民代表,受施工单位北京建工邀请,8月2日,他来到现场见证这座民生工程建设的主体封顶仪式。
民生之要,医养不可或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高标准的医疗设施是新区高质量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2017年8月17日,北京市与河北省共同签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在雄安新区启动“三校一院”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教育、卫生优质资源落地雄安新区。
北京市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医院项目是“三校一院”中规模体量最大的“一院”,由北京市委市政府主导建设,北京宣武医院提供办医支持,北京建工负责施工。项目2019年9月20日开工,占地面积13.17公顷,总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包括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科研楼等。建成后将成为拥有600个床位的独立运行三级甲等医院,承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多重任务,为雄安新区及周边居民提供高水准、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并辐射京津冀区域,助力京津冀医疗和健康保障均衡、协同发展。
受雄安新区和北京市共同委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将对雄安宣武医院进行托管,为雄安新区提供优质服务。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医院将建设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最终成为健康中国建设实践样板区、医学科技研发引领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示范区。同时,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组成部分,雄安宣武医院承担分流前往首都核心区就诊患者的诊治任务。医院将延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理念,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特色,依托神经系统疾病疑难重症诊治、心血管疾病诊疗、肿瘤诊疗、康复治疗、国际化临床试验学科优势,针对特定疾病开展学科合作诊疗模式。
齐心协力打造精品工程,体现高品质建造匠心
京冀两地调动优质团队,携手全力做好“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建设,齐心协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高标准打造这座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生命之舟”,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标杆工程、廉洁工程,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雄安延伸。
“注重细节、严控质量,打造精品工程,体现一流水平。”在一幅效果图上,北京建工集团雄安宣武医院负责人赵育华介绍,该医院项目整体建筑形态吸收了白洋淀独有的万亩淀泊、苇濠交错的原始生态元素,采用条块化设计,模拟白洋淀淀泊形态,将西北侧规划绿谷和水系的自然风貌随地势引入院区。
医院建设精益求精,从每一根钢筋到每一块模板,再到每一寸混凝土,他们始终秉承工匠精神。在主体结构封顶的同时,凭借高质量建设,该项目获得北京市建筑结构长城杯“金奖”,为打造“雄安质量”添砖加瓦。
让美好蓝图成为现实,对于建设者来说是一场“大考”。医疗建筑向来都是功能分区复杂、内部结构多变,以高标准设计的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医院项目更是如此。
“项目顶板厚度是民用住宅楼的3到5倍,在地下还有地下结构长度超过260米的超长结构。另外,作为医疗建筑,为了确保最优的医疗设施布局、功能分布和就医动线安排,项目的每个楼层结构都是不同的空间设计方案、不同的功能要求。”赵育华表示,主要用于内部空间分割的钢混凝土柱多达447根,主体结构钢骨柱有10余种不同的形式。
因为这种复杂的结构,一根柱子最多要与5道梁交叉,给浇筑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多难也不能图省事,质量是第一位的,要确保每一根钢筋都被混凝土包裹住。”赵育华说,他们创新采用分级浇筑技术,用20毫米代替50毫米型号的振捣棒,从各个方向、多角度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度。
对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宇来说,北京市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医院项目堪称“阻尼器博物馆”。为了确保严格的抗震标准在不同空间区域落地,整个项目共用粘滞阻尼器90套、剪切型金属阻尼器54套、U型金属阻尼器36套,阻尼器安装数之多、种类之庞杂堪称空前,这对预埋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结构封顶并不意味着“大考”的结束。作为按照绿色医院建筑评价三星级标准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医疗机构,该项目在智能建筑、景观、节能等施工项目外,还增加了医用气体、物流传输、净化、防护、太阳能利用系统、污水处理排放、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等21项专业系统。进入新的施工阶段,所有这些都将成为项目团队即将应对的新挑战。
质量过硬理念已经深入每一个建设者内心。技术部门牵头开展图纸整理、深化和方案策划,把控每一个细节。施工现场坚持优化管理,将进度和质量管控细化到每一组物料、每一道工序、每一名班组成员,确保施工生产效率始终高位运转。
智慧工地,实现“指尖上的施工管理”
走进项目施工现场,真正看到“智慧工地”的模样。所有焊工、塔吊司机等特殊工种人员的信息录入到智慧建造系统,二维码扫一扫,任何一名作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
以最前沿的智能建造技术助力工程建设。在北京市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医院项目中,北京建工项目团队引入基于BIM模型的4D、5D建设施工技术和基于数字平台的智慧工地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的数据汇总和物联网系统,建造起“虚拟医院”,并打造出一整套可以完整、立体、统一指导施工流程操作的“指挥系统”。
“项目控制室装置有2023倍变焦的高清摄像头,这是项目内部的‘天眼’。”张宇表示,毫不夸张地说,它们甚至可以聚焦到500米外脚手架丛林中工人身上的安全带搭扣上,实现“以天文标准掌控施工现场所有细节”,为项目施工中的管理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项目现场,施工机械不仅有“眼”,还有“嘴”。通过塔吊安装的智慧监控系统,每个清早上工时段,通过指挥平台,塔吊就能自动给管理人员“发送”一份前一天运转情况的日志报告。通过智慧物料泵的应用,进入现场的建筑材料从过泵称重、种类标注到单据表格打印等,这些传统施工现场全程需要专人值守的材料入场验收工作,均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材料可追溯、流程标准化。巡查现场时,管理人员只需在一个施工部位手机扫描构建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调出包括该部位的3D模型、BIM信息、建造标准、材料来源以及与周边关联专业施工的相互关系,“指尖上的施工管理”正在这个工地成为现实。
目前,北京建工项目团队在北京市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医院项目施工中,共创新研发探索出智慧工地管理成果4项,获评河北省创建智慧工地示范工程(三星级)。(河北日报记者张伟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